白癜风能治好么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全国放鱼日
6月6日
6月6日是全国放鱼日,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生生态环境。
相关法规也鼓励单位、个人及社会各界通过认购放流苗种、捐助资金、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但“放鱼”可不是件简单的事,里面有很多学问。有的鱼可以放,有些鱼就不能放!
(本文中的“放鱼”,也包含除鱼类外的水生动物)
首先,放鱼不能随便放。比如,这样的动物就绝对不能放生:它会变成凶悍的入侵者,抢占长江“原住民”的家园;它因不能适应新环境大片死掉;它可能引发病害,危害其他生物及人类健康;它会对野外种群造成基因污染......怎样才能让放生真正实现“爱生护生”的作用呢?先了解一下,哪些动物不能向长江里放生:外来物种
不能放生
外来物种即原产于国外、或本地区外的物种。它们在本地环境中缺少天敌制约,变成了入侵者,抢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以下是常见的外来入侵物种,一定要警惕,不能将它们投放到天然环境:雀鳝雀鳝属大型鱼类的统称,产于北美与中美洲,性情凶猛,捕食小动物,野外体长可达3米,雀鳝以观赏鱼的身份引进中国,可适应长江流域环境,对本土鱼类威胁极大。雀鳝斑点叉尾鮰原产于北美,因为食性杂、生长快,肉质鲜美被引入我国作为养殖食用鱼,体型酷似长吻鮠,但两者头部明显不同:叉尾鮰没有长吻,且口大须长。这种贪吃的鱼能轻松适应长江环境,绝不可放入自然水体。斑点叉尾鮰革胡子鲶俗称鲶鱼,又名埃及塘鲺,原产非洲尼罗河水系。因生命力顽强、生长快、个体大而引进食用。因价格便宜,是常见的乱放生对象。其食性广,危害本地的原生物种。革胡子鲶匙吻鲟又叫美国匙吻鲟,原产于北美洲。以浮游动物、甲壳类和双壳类生物为食。其摄食贪婪,绝不可放入天然水域。匙吻鲟大口黑鲈原产北美,又名加州鲈鱼。非常适应温带水体,典型肉食性鱼,掠食性强,摄食量大,生长快。由于缺乏天敌,在长江自然水体中肆意吞食幼鱼,抑制本土鱼类生存。大口黑鲈巴西红耳龟俗称巴西龟,但其实原产于北美。现已遍布中华大地,被列入世界最危险入侵物种之一,号称“生态杀手”。一旦流入江河,它们便开始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使其生存受到毁灭性打击。巴西龟佛罗里达鳖原产北美,背甲通常为深棕色到橄榄绿,背甲前缘有颗粒状疣粒,又名“珍珠鳖”。因抗病力强,生长快被引进食用,若放生会严重破坏本土生态。鳄龟鳄龟世界最大的淡水龟之一,有大鳄龟与拟鳄龟两种,原产于北美,常被冒充“千年老龟”。背甲凹凸不平,外形酷似鳄鱼。非常凶猛,只要可吞下的东西都是它的猎物。咬合力相当大,一口能咬弯钢管。大鳄龟拟鳄龟福寿螺原产南美洲,外壳较薄,色泽比本土田螺鲜亮,形态更加扁圆,触角更加发达。会将粉色的卵产于水面上的植被和堤岸,因大量携带危险的广州管圆线虫而不宜食用。在野外大量破坏湿地植被和水稻等作物。克氏原螯虾即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繁衍速度快,能在各种水体中生存。擅长打洞,破坏农田甚至危及水库、大坝。可能携带大量甲壳类致病菌。相关阅读
该与长江“非法放生”说再见了!
杂交动物
不能放生
菜场销售的鱼、虾、蟹等没有相关资质,也不能买来放生。其中有杂交物种,如杂交鲟、杂交鲫鱼和锦鲤等,放生它们会对野生种群造成基因污染,还可能传染水产疾病。大部分杂交种与野生鱼类长相十分相似,难以分辨,且大量充斥市场。杂交鲟杂交鳢锦鲤有资质的原生苗种
可以放生
哪些动物可以放生?(1)来自有资质的生产单位。(2)用于增殖放流的亲体、苗种等水生生物应当是本地种。苗种应当是本地种的原种或者子一代。(3)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应当依法经检验检疫合格,确保健康无病害、无禁用药物残留。(4)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依据:《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有资质的生产单位应具备哪些条件?提供增殖放流苗种的生产单位,应当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具备设区市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繁育场)资质或审查合格证明。
提供珍贵、濒危物种增殖放流苗种的,应当持有《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同时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珍贵、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名录中。
依据:《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长江江苏段适应放流物种名录青鱼四大家鱼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是各湖泊、水库和池塘中的重要养殖对象,也是常见食用鱼类。体色为青黑色,俗称黑鲩,又因喜欢在水底食用螺、蚬等软体动物而别名螺蛳青。青鱼草鱼四大家鱼之一,俗称鲩鱼。体青黄色,呈圆筒形,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水草为主食。个体大,生长快,是池塘养殖和湖泊、水库、河道的主要放养对象。草鱼鲢鱼四大家鱼之一。体侧扁呈纺锤形,侧面银白色故又称白鲢。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栖息于水中上层,以浮游生物为食,多与草鱼、鲤鱼等混养,善于跳跃。鲢鱼鳙鱼四大家鱼之一。体侧扁,头大而且宽,又名大头鱼,胖头鱼,体形类似鲢鱼但侧面有不规则黑色斑点,因此也叫花鲢。全国各水系均有分布,多生活在水的中上层,以浮游生物为主食,相较鲢鱼而言性情温顺较少跳跃。鳙鱼长吻鮠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在70年代以前,长吻鮠的产量完全靠江河捕捞,由于长期的捕捞过度,资源已严重衰竭。长吻鮠暗纹东方鲀俗称“河豚”,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水域的中下层,最明显的特征的其遇到敌害时,吸入空气和水,使胸腹部膨大如球,表皮小刺竖立,浮在水面装死,以此自卫,看上去还挺“萌”。暗纹东方鲀中华绒螯蟹就是我们熟知的“大闸蟹”。其螯足用于取食和抗敌,掌部内外缘密生绒毛,绒螯蟹因此而得名。是杂食性动物。中华绒螯蟹胭脂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非常美丽,色彩鲜明,幼鱼呈深褐色,成熟个体则体侧为淡红、黄褐或暗褐色,中间有一条胭脂红色的宽纵带。具有生殖洄游习性,产卵地点可上溯至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地。胭脂鱼(幼体)一般见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组织的放流活动中华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海栖性的洄游鱼类,每年9-11月,由长江口逆流至金沙江到屏山一带繁殖。幼鱼在江中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到长江口育肥,有“长江鱼王”之称。近年来已难以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中华鲟一般见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组织的放流活动“放鱼”我们在行动
年起,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发起社会参与增殖放流项目,得到了阿拉善SEE、爱德基金会、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等支持,不少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爱心市民也通过集体认捐鱼苗的形式积极响应,参与到长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协会通过组织活动,让市民可以亲手把长江原生鱼类苗种放归长江,助力长江水生生物种群修复,在活动中理解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用行动将“科学放流,修复长江生态”的理念传达给更多的人。
部分鱼类照片作者:姜盟,袁畅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南京长江江豚保护
南京长江江豚保护信息发布平台
南京江豚保护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