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曾写道:
“大地有其边界,人类的愚蠢却没有尽头。”
为此,他曾想穷极一生,
编写一部愚蠢百科全书。
可惜,编著完成之前,
突然辞世,享年58岁。
有人说,他是憋屈而死。
人类的愚蠢,当真没有尽头么?
并不尽然。
愚蠢的边界,
其实就是自以为是的舒适区的边界。
1.
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三世驾崩,
享年49岁。
虽壮年而逝,可显然他不是为国操劳而死。
他的荒唐统治,被视为西班牙国力衰落的开始。
何谓荒唐?他的死因就很荒唐——
高烧而死。
高烧何来?原因也很荒唐——
由于长时间坐在炉火旁而引起的。
冬日漫漫,燃起火炉,何其舒适。
但既然已经发烧了,为何不从炉火那移开一点呢?
因为,那不是他作为国王的工作。
生在帝王家,费利佩三世生来只有享福的命,
他习惯于有佣人为他做一切,
正如他已习惯于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感觉。
可刚好那天负责照看炉火的佣人没有上班,
他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把国王的座椅往后拉。
对,悲剧就是这么不可思议的发生的。
因为不可思议,所以愚蠢。
也许,这正是人类最大的愚蠢——
待在自以为是的舒适区里,
习惯于让自己舒适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
而从不自觉危险的到来。
这不由想起《我的团长我的团》中,
龙文章的怒吼:
“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
命都不要,就要安逸。”
2.
苏轼无疑绝顶聪明,
诗文皆为当世一流。
同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碾压嘲谑别人,
他也可谓当世一流。
有一次睡过头迟到,
他便指着一个绿毛龟道:
“此龟易得,若六眼龟则难得。”
友问六眼龟出何处。
东坡曰:“昔唐庄宗同光中,
林邑国常进六眼龟儿,
号为六眼龟儿,分明睡一觉抵别人三觉。”
一友父年迈,鬓眉皆落,鼻梁且断,
他就戏之:
“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
尽管没少因此得罪人,
但苏东坡却一直乐此不疲。
却说这年,苏东坡湖州任期届满,
回朝述职,到京次日一早就登门拜访宰相王安石。
进得府内,书房掌管徐伦告知宰相就寝未起,
便将苏东坡引入王安石书房等候。
徐伦退出后,苏东坡便在其书房浏览起来,
走到其文案前,见书诗两句,尚未作完:
“昨夜西风过林园,吹落黄花满地金。”
略一寻思,苏东坡嘴角泛笑:
此老这是在胡说啊。
聪明如苏东坡,一眼看出其中毛病:
菊花敢傲秋霜,最能耐久,
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
既然看出了,“喜嘲谑”的毛病就犯了,
拿起笔,龙飞凤舞续上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搁笔后,才觉唐突,
为免尴尬,悄悄一走了之。
王安石起床后便进入书房,
想把未完之作再斟酌斟酌,
但见已续两句,看那字便已心中有数。
唤来徐伦,取出《官职空缺名册》,
在“黄州缺团练副使”一栏划了个勾。
不得已,苏轼只得又前往黄州赴任。
或许那时,自得的苏轼,还会心里不服气:
“这就是嫉妒。”
就职已有数月,已时至深秋入冬时节,
一日晚西风大作,苏东坡一早起来,
推门入院,便傻了眼。
原来黄州当地,菊花秋天是要落花瓣,
此时花瓣已落满地,真是满地金矣!
3.
卢藏用,唐代武则天时期的科举落第之人。
但这并未妨碍他在体制内觅得高位,
从八品的左拾遗做起,直到吏部侍郎。
让他得居高位的,并非其文章。
其小时素有文名,但大时了了。
《全唐诗》也仅存其诗8首。
是什么让他飞黄腾达的呢?
他的道德名声。
其无官可做之时,曾在终南山和嵩山都做过隐士。
在古代的话语体系里,
隐士,自然而然意味着志向高洁,道德高尚之人。
终一日,这个隐士被武则天得知,
被特招进入体制内,自此平步青云。
进入官场后,他也曾进一步彰显自己道德的高洁。
长安年间,武则天将在万安山修建兴泰宫,
身为左拾遗(谏官)的他就仗义执言,上疏进谏。
不过正如王朔所言:
高尚者最愚蠢,卑鄙者最聪明。
很快,人民群众就扒出了他的黑历史。
原来他在终南山和嵩山的隐居时间,
暗合皇帝圣驾迁徙于长安、洛阳两京之间的时间。
“随驾隐士”的名号不胫而走。
当然,谁也不会傻到当他的面去戳破。
他也乐于以道德君子之名,行其苟且之事。
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年),
皇帝征召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进宫请求教,
并想封赏他做官。
但是司马承祯先生却执意返回道观,
睿宗皇帝无可奈何,只好放他归隐山林。
时任尚书左丞卢藏用是司马承祯好友,
为他送行到长安城南,指着终南山对司马先生说:
“这座山里就有很好的隐居之处,
为何一定要返回天台山啊!”
司马承祯回答说:
“以我看来,你指的乃是通往仕途的捷径罢了!”
这也就是臭名昭昭的终南山捷径由来。
虽不能亲见卢藏用表情,
但想必自然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4.
一次游玩,国学大师钱穆路过一座道观,
看见一个老道士正砍去一颗槐树,
重新载一株茶花。
槐树尚小,钱穆未免觉得可惜,
于是上前问及缘由,老道士答道:
“种上茶花,我明年就能看到它开花;
而这槐树,怕是我到死也享受不到它的荫凉了。”
钱穆哑然失笑问:
“你的前辈们种下槐树是为了当时就享受清凉么?”
其实,槐树也罢,茶花也罢,
在老道眼中,只是有用和无用的区别。
执念于有用,老道砍掉了无用的槐树。
未久,人死花败,道馆衰落。
现实中,我们又何尝不是执念于有用,自绝于无用。
多少愚蠢的现象,由此而来。
年美国大选,
特朗普在之前的民调中全面落后。
希拉里的粉丝们,
甚至在社交媒体早早开始了庆祝,
因为他们明显能感觉到,支持希拉里的更多。
但大选结果出来后,
懵逼的他们,把怒火撒到社交媒体上,
“你欺骗了我们。”
社交媒体欺骗了他们么?
让我们来看看究竟谁欺骗了谁。
在网络世界,
人们往往会选择看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为了让你留在网络平台的时间更长,
那些反对的声音,
往往会被网络平台的算法给屏蔽掉。
这时,网络的世界出现了恐怖的折叠,
你的立场决定了你所看到和分享的信息。
事实上,正是他们愚蠢地欺骗了自己。
有人说:随着网络的发展,知识的普及,
人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世界。
但若停留在有用的心理舒适区,
如只读有用之书,
只交有用之人,
那世界于你,终还是一片黑暗。
5.
曾看过一个刚毕业大学生的内心独白:
“自从我上大学以来,为了合群,
我开始玩起了的网络游戏,
旷课与日夜颠倒的生活,
成了我大学的主旋律,
直到毕业。
这时,那些至始至终都在坚持做自己事的人,
慢慢有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那些一起打游戏的朋友,
因为家境殷实而不需担心毕业就失业,
我突然感觉好孤独。”
两个关键词,孤独和合群。
打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合群。
长大,我们被教育要学会站好队。
归根结底,因为人们生来孤独,人们也恐惧孤独,
只有把自己投进人群中,才会感觉到舒适。
但往往人们最后会如这个大学生一般,
发现自己的愚蠢:
排遣了别人的无聊,却没有得到半点好处。
叔本华说:“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
才有可能完全地成为他自己,
而当他投身于人际交往时,
他都将或多或少地失去部分的自我。”
有人说过: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当你热衷于享受一群人的狂欢,
往往只是排遣了别人的无聊,
却不会得到半点好处。
你就和那些只会娱乐享受,
以此来获得意欲的刺激的人一样,
既无法提高自我,
也无法为这个世界作出半点贡献,
乃至还因此扰乱了心境,
陷入不可避免的庸俗和愚蠢。
6.
有一个电影,已记不起名字,
但其中一个细节记忆深刻。
那时,人工智能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甚至可以把机器人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无论是形体,还是动作的流畅性,
都绝似人类。
但有的人,还是可以一眼分辨出来,
因为真人的行为“带有随机和不可预期的无意义行为。”
其实,这何尝不是对现实生活中理性人和感性人的隐喻。
理性人,精于计算,活得明白,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
感性人,疏于规划,活得潇洒,经常会做出一些无意义的事。
于是,感性人经常被嘲笑:活得不明白。
可你享受了活得明白的悠然自得,
也就选择了放弃了人生的趣味。
有一个著名的段子。
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
一男一女在排队。
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我拧不开杯子了。”
男生说:“哦,那我先打水吧。”
然后呢?自然没有然后了。
在生活中,太多理性人斤斤于自己的“小目标”,
20多岁,要有房,
到30岁,一定要有车,
条件再宽裕点,还可以要个二胎。
一步一步,波澜不惊,
活成众人期待的样子。
孔子曾说:四十不惑。
有人对之解读为:等到你40岁的时候,
你就会没有不明白的事了。
若是如上“明白”地活着,
或许真能达到如此“不惑”境界。
但会不会在某个深夜无眠时,
回顾自己的人生,
发现自己的愚蠢:
我这辈子干了什么?
我都明白了,活下去的意义在哪里?
我以为,“四十不惑”真正的意义在于,
等到你40岁的时候,
你还能义无反顾,
做出“随机和不可预期的无意义行为”,
真正的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去弄明白,
因为真正的愚蠢,是自以为你已经什么都明白,
还享受于其中。
延伸阅读
我们总是这样的自以为是,总是用我们觉得正确的去告诉别人:,你错了。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善良,总是用我们所谓的和,去规劝所谓的“坏人”。 我们总是用爱的名义,去安排去侵入别人的生活然后告诉他:我真的是为你好。 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我那么爱你,你为什么不爱我?然后由爱而生恨。 我们总是毫无缘由的去厌恶,用鄙视的眼光去蔑视着一些所谓的“无能”的人。 我们总是自卑或自傲,自卑着我们怎么是这样子,自傲着我们就是这样子。 我们总是告诉小辈们,你们要好好学习,才能挣大钱当大官。 殊不知,对与错不是我们一句话,一句我们有就可以来判定的。 好与坏也不是仅仅说,他们说你做了错事你就是一个坏人,就可以的。 好与不好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生活也是不尽相同的,或许我就爱这样的生活,那就是好的。 爱与不爱不是你说一句“我爱你”就是爱了,爱或许自私,但是爱不是强迫,不是对等。 能力也不可能只是简单的了解你,有钱?哦,这个人真强。世界上的有钱人多了,但是他们都是的吗?能够生活,才是最基本的判定,如果我们不,那么我们要钱有什么用呢,我们挣钱又是为什么呢? 卑与傲只是在一线之间,没有不自卑,也没有不自傲的人,所谓的优秀者,一直就那么的自傲着,享受着他人的称赞与膜拜。所谓自卑着,就是那么的沉默着,承受着自我心灵的摧残,何必呢?没有谁比谁强,总是有人会承认你的某一方面的能力的。 所谓学习是为了什么,现代人已经偏执的走向了钱与权。这是我们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从我们出生之日,所处的年代,社会已经不是一个人能够的了,先驱者告诉我们,你们就该这样生活。这样才能生存,只有有了权,有了钱你才可以做自己的事。然后我们放任自己苦苦挣扎。 我们就是这么的自以为是,心安理得的将自己的渗透到别人的里,在他人起来之前,就告诉他:这就是世界。 我们又是这么的软弱,眼睁睁的任别人的将我们一点点侵蚀,在日子里挣扎。
人的一辈子会走进很多误区,其实,走进误区也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人明明走进误区,还不知自己错在那里,结果一路错误地走下去......人生,很像下棋。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讲过这样的话:下围棋就是两个人接连地犯错误,犯得大的,犯得多的输棋,人生亦如是。
人生的误区有很多,关乎生命,关乎价值。有些地方看似平地,实为陷阱;有时你以为这条路最便捷,其实却该走另一条路。比如,我们买房子,取出全部家当,还要向银行借上许多钱,终于拥有了写上自己名字的房子的产权证,以为这套房子的所有权是自己的。其实,我们错了,在关乎房子的所有权问题上,几乎所有买房子的思维都走入了一个误区,产权证上已经明确无误地告诉你了,你拥有的“产权”只有70年的使用权。想开了其实无所谓,比70年再长又怎么样呢?70年以后现在所有的买房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了!
台湾花莲有个证严法师,她说“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我以为这句话足以警醒我们在自己人生的棋盘上少出几招坏棋。细想起来,对呀,一生里哪样东西是我们真正拥有的啊?好像还真的没有。我们不敢说我们拥有自己的生命,因为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候没有人和你商量,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人提前告知。失利、疼痛、疾病、失恋,许多不好的东西不是你选择放弃就可以放弃的,那么,在归你使用的几十年人生里,尽可能地享受你的每一餐饭,每杯茶,每一段爱恋,每一份亲情甚至每一阵清风和每一次细雨。一切的一切早晚都是人家的,所以,安享你眼前的一切,千万别为别人的东西着急。我们不能说我们拥有多少的物质财富,穷人不用说,富人也不该说。上市公司的老板有钱,当然,他也只是拥有这些钱的使用权,他得帮人管钱,还要帮人花钱,没管好没花好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啊。从有钱人变成没钱人或从有钱人成阶下囚的事儿还少吗?一张钞票就能说明点什么:这张钱放在你的钱包里是你的钱,呆在别人的钱包里是别人的钱;你用这张钞票买杯可乐你享受了清凉,别人用这张钞票换回一件衣服你感受了漂亮与温暖。钱,你只有使用了,把它花出去,它才是钱呀!
因常觉世事浮躁,便愿找一些静心静思的哲人哲语三省吾身,其中“人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一句总是能让我在很多时候把心静下,并心安理得坦然面对一切。人活一生,命有长短,运有好坏,财有多少,心安才能调整好它们。
你的分享和点赞
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