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水安阳名不虚长图八大古都云游第五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3/5784188.html
长宁区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与全民战疫的要求,全国人民都选择居家与减少出行,用实际行动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贡献。当暑期来临之际,面对依旧复杂的形式,相信很多原本计划阖家外出旅行的家庭只能忍痛割爱。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导航也一直以来是长宁区图书馆未成年人主题教育的服务传统,今年的特殊原因一方面让我们暂时告别了线下与面对面的活动,但是通过网络,青少年们依旧可以获得更多健康有益的文化知识与活动体验。在今年暑期期间,长宁区图书馆将与棒棒龙旅行合作,为热爱旅游的孩子们带来“云游中国八大古都”,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中国传统历史、地理知识。今天我们将继续带领大家寻找安阳的文化遗产。02云游中国八大古都

第二站:安阳

本期内容将为大家介绍安阳的文化底蕴,重点介绍甲骨文、青铜器,以及安阳作为中国文化古都在历史上的价值。

PART3

安阳的文化遗产

甲骨文可能是全世界最难研究的一门学问,据说现在在全国研究甲骨文的专家也不超过一百个,但是它的重要性却是无可匹敌。大家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但其他三个国家的文字,他们的民族,基本上都毁灭了,都不存在了,只有中国的甲骨文不仅存在还能被解读,也就是说我们是唯一延续到今天文明,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甲骨文非常重要,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专门研究甲骨文的专家,在日本、在美国、在欧洲甲骨文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的人都还是挺多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想了解安阳必须要从甲骨文开始,安阳的一切历史文化底蕴,都跟甲骨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甲骨文既然这么难,我们从哪个地方讲起呢?首先,我们要先说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关于甲骨文怎么发现的,这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因为在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农民在耕地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很零碎的小骨片从地里面刨出来,当地的农民们也没有文化,他们觉得这个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中药里的一味药叫“龙骨”,于是就有人将从地里刨出来的这种中药龙骨卖给药店。王懿荣在年,有一个清朝的官员叫王懿荣,他当时是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他在有一次生病的时候就要抓中药,偶然在他的中药中发现有一些骨片,这些骨片有一些刻画,因为他是著名的金石考古专家,他经过仔细辨认就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中国比较早期、比较古老的文字。自那之后,很多人开始研究、开始收集这些骨片,像刘鹗、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大量的人开始投入研究,最终证明,他们发现的这些东西就是甲骨文,那上面的内容记载的是什么呢?是中国商朝的历史,这个发现可以说轰动了整个中国的学术界,甚至在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中国真正的历史,自从西周之前再也没有记载,西周以来的历史,史书上有非常明确的记载,当时都有史官专门来记载历史,但是西周之前的没有人记过,就算司马迁的史记里写的有,司马迁也只是根据一些传说,根据一些自己的走访,甚至是他们史官之间的口耳相授。听说过这些历史,了解过这些历史,但是他没有直接的物证,没有直接的文字证明,那么甲骨文发现之后,可以说就直接把中国的历史由两千多年推进到三千多年,那么既然商朝的历史这么确定,那么夏朝也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商朝也不会凭空产生,因此可以说甲骨文的发现,直接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有了更清楚的轮廓,有了更进一步的证据,因此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性,我们怎么样说都不为过。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甲骨文的发现被评为“整个中国二十世纪一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大家可以想一想,像秦始皇陵这么重要的发现都排不到第一位,而甲骨文被排到了第一位,它的重要性我们由此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讲,中国考古的历史就是从甲骨文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考古学家都在安阳殷墟做过发掘,都是从安阳殷墟走出去的,鼎鼎大名的郭沫若,他对甲骨文有着非常深的研究,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李迹、夏奈等等,可以说中国近代历史上所有的著名考古专家都从安阳殷墟获取过很多的知识,所以可以说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就是“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第二个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甲骨文,那么关于甲骨文我们有一个这样的定义,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龟甲一般指的是乌龟的腹甲,我们知道乌龟的龟壳有上下两部分,上面的一部分弯曲的叫背甲,下面这一块比较平的叫腹甲,大部分都是乌龟的腹甲。

兽骨是什么骨呢?指的是牛骨,这个牛骨主要是指牛的肩胛骨,也就是说大部分甲骨文都是刻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之上,因为是刻在龟甲和牛的骨头之上,所以我们把这种文字叫甲骨文。我们刚刚讲的是大部分,当然也有发现少量的,是刻在肋骨上的,有的是刻在头盖骨上的,有的是刻在其他的骨头上的,比如说腓骨、胫骨、腿骨上的也有,比较少见。所以总体来说,因为大部分甲骨文都刻在龟甲或者是牛的肩胛骨上,所以我们就把它叫甲骨文。

那么大家知道了什么是甲骨文之后,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古人为什么要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

这是有原因的,首先,古人认为龟甲是比较灵验的灵物,商朝人特别迷信,他们干什么事情都要占卜,那占卜用什么占卜啊,肯定要用什么东西比较灵验,就用什么东西占卜。古人认为,甲是特别灵验的东西,古书上有记载的古话叫“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就是麒麟、凤凰、龙和乌龟是四种灵物,大家知道,麒麟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是不存在的,凤凰也不存在,龙我们也看不到,这个世界真正存在的其实就是乌龟。因此,古人就特别喜欢用乌龟来占卜,他们还有一种说法,叫“筮短龟长”,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用筮草占卜,远没有用乌龟占卜灵验,另外,为什么有的时候要用这个牛的肩胛骨,因为牛的肩胛骨有优点。牛的肩胛骨有两个优点,第一个的是牛肩胛骨比较大、平,比较方便占卜、出现裂纹,包括“契刻”就是在上面刻字;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牛在商朝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商朝的始祖王亥,他就是所谓的“服牛降马”,因为他驯服了牛和马这些动物,最终他通过贩牛、贩马、养牛、贩牛来起家,牛在他们的生活当中非常重要。我们在很多商代的金银器里面也能看到很多牛的造型,我们甚至可以说牛在商朝人看来也是一种比较神圣的动物,所以说他们才用这种龟甲和牛的肩胛骨来占卜。我们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要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来占卜,那他们到底是怎么样来占卜的呢?占卜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们先取一个龟甲或者说是牛的肩胛骨,把它做平整,我们看到有的龟甲上有专门的切、削、磨、平的痕迹,做平正之后干嘛呢,在龟甲的背面或者说在牛的肩胛骨上刻上凹槽或者是圆洞,当然不能把它刻穿、刻透,刻完之后本来相对薄厚比较均匀的龟甲和牛的肩胛骨就会产生薄厚不同,因为刻上凹槽了。那么这个时候,再拿这个刻过的龟甲和牛的肩胛骨在火上烧,如果薄厚不均,一烧一受热就容易产生裂纹,裂开时随着“噗”的一声,这个上面产生一个小裂纹之后,我们就把它拿出来,看看这个裂纹的情况。裂纹我们把它叫“兆”,“瑞雪兆丰年”的“兆”,有一个好兆头的“兆”,那么这个“兆”,我们现在还讲兆头,古人就觉得这个裂纹就象征着将来的吉凶祸福,商王就会根据这个“兆”,根据这个裂纹去判定,将来的事情我应该怎么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是吉是凶,是祸是福。判定完之后,他们就会把这个占卜的情况、判定的结果,甚至到最后算的这一卦,他占卜的结果有没有灵验,就是算的到底对不对,灵验不灵验要记录上。所以一篇完整的甲骨卜辞一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叙辞、问辞、占辞、验辞,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谁来占卜的?问的什么问题?占卜的结果是什么?最终有没有灵验?因为商朝人太喜欢占卜了,他们无时不占、无处不卜,所以我们对甲骨文认真解读的话,我们其实可以知道商朝发生的,基本上所有的历史大事,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我们这些著名的甲骨学研究专家研究之后,就把商朝所有的王,八代12王进行了非常详细的研究、考证,考证之后发生了什么呢?发现甲骨文上所记载的商代的王的名称前后顺序跟司马迁的史记基本上是完全一样的,这个不仅再一次证明了史记这本书的可靠性,同时也把我们中国的历史进行了完美的验证。

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个图,这个图上就是记载的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次车祸,这片甲骨它是一个牛的肩胛骨,这上面的字,大家可能不认识,我把与车祸有关的这一段记录为大家可以读一下,从我画绿色圈圈的这个地方开始,到我画红色圈圈的这个地方结束,这两行说了什么事情,说叫“甲午,王(往)逐兕。小臣甾(载)车,马硪,迫王车,子央亦坠”,什么意思,说在甲午的这一天“王(往)逐兕”,王去打猎,打的一种猎物叫:兕,这个兕,就是水牛的意思,这兕怎么写,上面是一个凹凸的凹,下面是一个儿子的儿,它指的是水牛,我们论语里有句话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这个兕就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野水牛,甲午这一天的王打猎去追逐一头野水牛,小臣甾,就这个小臣,他的臣子“甾”,“甾”就是说他的车轴断裂了,我们看车轴的“轴”,右面是有一个由的,他车轴都断裂了,“马硪”,马又跑偏了,跑偏了怎么办呢,就说惊到了王的车子,那王的车子怎么了,就跟王的车子发生了碰撞,碰撞之后怎么了,估计是王的车上坐了一个王子吧,叫”子央亦坠“,子央也在这个车上坠了下来,坠落了下来,就摔了下来。我们再看上面有些字,是非常有意思的,比方说我们这个红圈圈最下面的这个字,大家放大一点是可以能看到的,右边的像一个非常陡的悬崖,上面是参差不齐的像牙齿一样,左边一个人,头朝下,人从悬崖上掉下去,我们叫”坠“,那么其实这篇甲骨文就记载了。当时王出去打猎,小臣的车轴断了,马跑偏了,撞了王的车,然后王车上有人掉了下来,估计也受了伤,那么类似这样的甲骨文,其实还有很多。我们就可以根据这种甲骨的解读,来考证商代的历史到底发生过什么样的事件,其实这个甲骨文所记载的那个王,根据考证就是商王武丁,那么不仅记载过车祸,甲骨记载过很多东西,比方说中国最早的日食记录在甲骨文上也有,中国很多第一都在甲骨文上记载着,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些甲骨文的解读发现这些甲骨和我们近代的很多汉字非常像,因为我们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中国的文字有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行书、草书,我们发现把甲骨文放在它们前面,刚好完美的演示了我们中国文字的演化的历程。其实说到我们中国文字演化的这个历程,我们说甲骨文之所以说跟这些文字是一脉相承的,不仅仅是因为字行有着相似,更重要的是连他的造字法都比较相同,造字法就是我们汉字造字的这个方法。大家可能知道,我们的汉字是象形字,有人说是象形字、方块字,但是汉字其实常见的造字方法有四种分别是象形、形声、会意、指示,另外还有转注和假借两种。

我们说“年”字,它上面是个禾苗的“禾”,下面是一个人,这个人在弯着腰打着水,好像在背一个丰收的稻穗,或者背一个丰收的禾苗一样,当然可以看看我们这个谷穗,这个图片里的这个谷穗,最早的“禾”指的是这种谷子,我们也叫小米,那么大家看它的样子跟图上那个字是不是特别像,可能不同的人刻的时候稍有差别,但总体上就特别像这种丰收的禾苗的样子,另外再看看我们下面的这个“年”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特别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它们三个特别的像,当然隶书有变化了,为什么有变化了,因为我们整个字体,它的整个结构都有所改变,其实到小篆已经有改变了。我们看金文和甲骨文里面下面都是一个人,到了小篆下面变成一个千了啊,加了一横,然后到了隶书,其实继承了这个小篆的这种写法,只不过是把它截弯取直了而已,但是到了后来,我们到楷书就有了更大的变化,所以从造字方法来讲,上面的这个“禾”字,和下面的这个“人”字属于象形字,而这个“年”字属于会意字。那么类似我们学过的很多字,其实通过甲骨来分析,你会发现都非常有趣有意思,比如说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非常常见的“鼓”,就是我们敲的那个“鼓”,大家看那个“鼓”字,在甲骨文里就特别形象,左边那有一个鼓,下面是鼓架,中间是鼓面,上面是鼓的装饰,右边的也有一个人,有一个人手拿了一根棍在干嘛,在敲鼓,所以说这就是甲骨文的“鼓”字,大家可以再看看小篆里面的“鼓”字,其实跟甲骨文的非常非常的像,这不是写的更加这个柔和了而已,那么通过这个“鼓”字,大家也可以看出甲骨文,和我们后来通用的小篆的这种联系。说到“鼓”,其实我还想说一个更意思的字,就是“彭”,这个彭就是我们说姓彭的彭,那么这个“彭”字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看一看甲骨里的“彭”,左边还是个“鼓”,右边有三撇,或者我们说叫三点,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我们敲鼓的时候,会发出“砰砰砰”的声音,我们小朋友画漫画的时候,要画一个鼓正在敲很响,是不是也要画出这个声波,所以这三撇或者说三点,就像我们敲鼓的时候,发出那种声波“砰砰砰”,大家也可以看一看我们这个“彭”字的演变,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楷书,其实也是比较类似的。那最后再给大家说一个很好玩的字,比方说自己的“自”,“自”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般说自己就指的是“我”,“我自己”。其实最早自己的自,它是一个象形字,大家可以看看甲骨文的“自”,像不像一个人的鼻子,其实特别像一个人的鼻子,还有鼻孔,那么为什么自己的“自”是一个鼻子的形状,因为最早我们人说自己的时候一般会怎么办呢,只能指着自己的鼻子说到“这是我”“我自己”,所以时间长了,就拿鼻子来指代自己,那么到了金文、小篆、到了楷书,大家可以看基本上形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说大家可以想想,像这些非常常见的,“年”、“彭”、“鼓”、“自”,你通过对甲骨文这个字形的这种研究和辨别,对你理解这个字的本意其实是有很大帮助的,上面就是我们给大家讲的关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包括甲骨文怎么发现,什么是甲骨文,我们为什么要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来占卜,怎么样占卜的,包括占卜、甲骨上都记了什么内容等等,如果大家有更大的兴趣,可以再找一些相关的书来读一读。我们就说安阳的文化底蕴的第二个部分,就是“千年古都”,我们说一个地方之所以能被称为“古都”,肯定不能只有一个朝代,如果说安阳都有哪个朝代建过都,其实安阳的建都在历史上最著名的,能考证到第一个就是商朝,两百多年,其次在商朝之后,我们说这个还有很多的这种小的朝代,比方说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特别是东魏和北齐,也是我们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重要的两个时代,所以说他们几个加起来,使得安阳也被我们称作中国的七朝古都,所以说安阳通过上面的这些论述,大家能知道,是我们中国建都时间比较长,历史上比较繁华兴盛,而且也是我们甲骨文所能证明的第一个古都,所以说,我们把它叫“千年古都”,也可以把它叫“中华第一古都”。安阳的第三个文化底蕴,自然就是青铜器,大家有时间到博物馆可以去看一下,不管是国家博物馆还是我们上海博物馆,我们所馆藏的大部分商代青铜器,有很多都是出土于河南安阳,比方说我们中国被誉为青铜器之冠,中国青铜器排名第一的,我们叫“后母戊鼎”或叫“司母戊鼎”,就是出土于河南安阳,这个鼎重八百多公斤,它的重量的是全国排名第二的两倍,所以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因此能发现中国排名第一的青铜器,这也是证明安阳实力很强的一个见证。那么安阳的文化底蕴的第四部分就是周易之源,我们大家知道《周易》这本书,被我们中国人称为“群经之首”,或者叫“十三经之首”,就是中国古代所有的经典文献书籍,排名第一的是什么,就是《周易》,那么《周易》到底是干什么,为什么说安阳跟周易有关?大家知道司马迁说过叫“文王拘而演周易”,那么文王拘而演周易是在哪个地方,就在现代河南安阳的汤阴县,有一个地方叫羑里城。当年这个地方,是我们中国最早的国家监狱,商纣王曾经把周文王关到这个地方,但是关到这个地方之后,周文王不仅没有消沉气馁,而且在里面干嘛呀,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著书立说,然后写下了《周易》,把以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那么周易是干什么的,这又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就我的理解来说,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周易是干什么的呢,大家知道商朝人喜欢占卜,经过占卜,占卜的问题、有没有灵验,经过无数次的经验总结,总结出了一种什么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或者万事万物演变的规律,他把这种规律,用卦象的形式来体现。所以周易里面一共是有六十四卦,每卦是卦辞、爻辞加上前面的序卦传,加上彖辞、系辞等等,总体来描述一个完整的中华文化的哲学体系。其实周易和我们每个中国人密切相关,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说的很多常见的成语,其实都是来自于周易,比方说,三阳开泰、否极泰来、飞龙在天、自强不息、刚柔相济、匪夷所思、出神入化、群龙无首等等,甚至包括我们每个小朋友。古代小朋友上小学,不叫小学生,他们叫“蒙童”,比方说孩子在上小学之前要干嘛,要在额头上点个红点叫开门,为什么叫“蒙童”、叫“开蒙”呢,也是来源于周易的蒙卦,蒙卦就认为,我们说天地定位、乾坤定位之后,这个万物充盈、物生必蒙,刚生出来的东西必蒙,就是像刚出生的小朋友一样肯定是很蒙,什么也不知道,就要开蒙,什么叫开蒙?要教他认字、教他读书,教他上学、有学问,所以说随着我们小朋友不断长大,你慢慢就会认识到你的生活当中,很多细节其实都跟周易有关。或者我们这样讲,就是我们的周易,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或者已经成为了我们文化的基因片段。所以我们总的来说安阳这个地方,发现了甲骨文,是整个中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安阳这个地方,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安阳这个地方,还建都了很长的时间、是中国重要的古都,而且还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本书《周易》的发源地。因此从这几个角度上来讲,安阳就无愧“中华第一古都”的称号,这也就是我们安阳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想通过我以上的这些介绍,大家可能对安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如果你来到安阳,你看看我们殷墟遗址,看看我们的文字博物馆,我想你会对我讲的这些东西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最后,我也想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安阳的美食,安阳有很多地方特色的美食,比如说安阳的扁粉菜,安阳的炒三不沾,到底为什么叫三不沾,一个这么奇怪的名字,还有我们安阳的道口烧鸡,也是被称为中国十大名鸡之一,如果有时间的话,那大家都可以到安阳来体验一下,来品尝一下。

长图云游中国八大古都

第一站:西安(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

第二站:安阳(第一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fb/5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