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医生林奕彬工作生活,还是祖国好

知里电台小主播刘子睿(学艺中学)

“在非洲赤道几内亚,逢年过节,我们就会想念祖国,想念家乡的饮食。瞧,这是端午节时,我们自己做的粽子。没有合适的绳子,我就用过期的胶带替代,我称它为‘受伤的粽子’……”援非医生林奕彬在分享会上娓娓道来,在场的几十名家长和孩子听得津津有味。

日前,由知里岛工作室策划举办的“援非医生林奕彬——《非洲行医记:愿非洲安好》”分享会在位于东汇城的书香门第书城举行。

林奕彬非洲行医的经历引起知里岛孩子的极大兴趣

林奕彬现医院副主任医师。年,林奕彬作为中国第28批援助赤道几内医院医生远赴非洲,年圆满完成任务归国后,他将在非洲生活一年半的所见、所感、所思与所悟的文字结集出版,书名为《非洲行医记:愿非洲安好》。京东榜单如此推介该书——“生动描述非洲社会的真实面貌”,该书一度成为网络畅销书。

分享会上,林奕彬从“工作在非洲、生活在非洲及旅游在非洲”三方面进行介绍。

通过林奕彬的讲述及图片回放,现场观众真切感受到赤道几内亚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也了解到非洲常见流行病,如疟疾、伤寒、蚊虫叮咬等皮肤病的防治,特别在对待艾滋病方面,医患均抱以平常心,积极面对,无歧视,充分体现了我们援助医疗队伍治病救人的初衷,值得称赞与铭记。

大家还看到与人共存的诸多动物、原生态的非洲海岛,长满寄生壳类的棱皮龟、壮阔的黑沙滩退潮和豁然开朗的黑沙滩瀑布,等等。

通过图片,现场观众甚至能闻到挂在铁钩上待卖的新鲜野生动物的腥味,以及颜色特别鲜艳的瓜果的香味。

知里岛小嘉宾现场演唱《我也有个中国梦》

知里岛孩子饶有兴趣地和林奕彬从非洲带回的木雕面具合影

林奕彬幽默风趣,侃侃而谈。林奕彬还分享了他今年暑假前往美国游学两个月的见闻。

他由衷说道,非洲也好,美国也好,如果有机会,还是值得出去走走,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特别是美国,他们的科技确实走在前端,值得我们去学习,或是留学。但工作和生活,还是要回祖国来。

林奕彬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博得现场观众的点赞与掌声。

互动环节,读者们就“你在丛林游历中遇过什么难忘或危险的事、能否适应非洲的饮食习惯”等问题,向林奕彬提问,林奕彬一一作答。

分享会上还有抽奖环节,5名幸运读者分别获得林奕彬提供的著作一本↓↓。

↓↓林奕彬向书香门第书城赠书。

↓↓活动最后,林奕彬为大家在新书的扉页上签名留念。

◆◆短评◆◆

凡到过非洲医疗援外的医生都有一种难以忘怀的情结,对于个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人生难得的经历。广东医生林奕彬的《愿非洲安好》很值得一读。从离乡之苦到蚊虫之痛、艾滋之惧,从大医精诚到非洲文化探秘,以亲身的感受道出中国两万多援外医疗队队员的共同心声!

——廖新波(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

作者林奕彬是我第一次非洲行认识的中国援非医生,当时他自学成才的西班牙语、敬业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愿非洲安好》文如其人,真实且不失人文关怀,把我又带回了那个非洲。

——张慧(《旅游西班牙语,自由行一本就够》的作者,“最强大脑”现场录播同传翻译)

用两天空闲时间把《愿非洲安好》读完。虽没有华丽的文字,但句句能深入身心,有如亲临其境的感觉,把非洲这个不被我们了解的世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眼前,也为我这个即将赴非的人,提供了不少帮助。非洲的一切那么热情,但也有人类社会原始的一面……

——木木书架(一个即将出发去非洲的读者)

翻开正文第一页,我就很感兴趣了。作者会如何报答机长的不杀之恩呢?随着作者幽默风趣的文笔,了解异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在文字和图形的世界里走一趟非洲。

——尼西可(当当网读者)

网编:晓晓

图片:刀背舞者,部分照片由林奕彬提供

“知里岛”以推送青少年原创文学作品为主,岛上亦有国学诗教、亲子教育、电影人生等美文分享。如欲转载,请联系本







































白癜风初期怎样治疗
白癜风最好治愈方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fb/4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