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说的是五句“真言”,本意是想告诉各位龟友一些真相和事实。今天的五句“危言”则是希望大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我们究竟该做什么。敬请各位龟友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将此文看完。
1龟类,中国灭绝速度最快的动物,已全线告急。
“受人为过度捕猎影响,野外龟类的种群数量遭到严重破坏,国内几乎所有的野外龟类种群均处于濒危状态,其分布范围渐缩,种群密度低,野外资源极度枯竭,尤其在年以后,中国龟类进入了一个高速消亡的时代。以地龟为例,年左右总能看见大量的地龟被贩卖,然而近两年,市场上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我意识到,地龟的余年也不多了。”这是一位专门研究中国龟鳖的权威学者,说出来的话。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龟鳖类是一种“满世界爬”的动物,但其实很多种类的龟鳖已经比大熊猫还要稀少。除去已经灭绝的龟种(如云闭等),分布在安徽等地的金头闭壳龟野外数量只有50只左右,而另一个中国特有品种“斑鳖”更是地球上存活最少的动物。目前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鳖只有3只。
国龟的消亡速度之快已超出我们的料想,我们也能从权威的濒危等级评定看出一些端倪:还是以地龟为例——CITES濒危等级:未列入
生效年代:IUCN濒危等级:未列入生效年代:IUCN濒危等级:EN(濒危)生效年代:年
而中国龟类全线告急,这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再来看两组数据。
1.中国最濒危的30种动物(来自IUCN,生效年代),龟鳖类竟然占了8种(云南闭壳龟、斑鳖、鼋、金头闭壳龟,周氏闭壳龟、三线闭壳龟,白色闭壳龟,潘氏闭壳龟)注:国龟种类有效种仅为27种,其中海龟5种,陆龟3种,水龟和半水龟19种。
2.在《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国龟27种,其中2种为易危(或可称作:迅速衰亡),15种濒危,6种为极危,4种数据缺乏(野外没有找到),包含了所有中国原产的龟类物种。
平胸龟(濒危)
乌龟(易危)黄喉拟水龟(濒危)眼斑龟(濒危)四眼斑龟(濒危)拟眼斑龟(濒危)
金头闭壳龟(极危)周氏闭壳龟(数据缺乏)
百色闭壳龟(数据缺乏)云南闭壳龟(数据缺乏)三线闭壳龟(数据缺乏)
安布闭壳龟(濒危)潘氏闭壳龟(极危)
中华花龟(易危)
黄缘盒龟(濒危)黄额盒龟(极危)锯缘摄龟(濒危)齿缘摄龟(濒危)地龟(濒危)
四爪陆龟(极危)凹甲陆龟(濒危)缅甸陆龟(濒危)
绿海龟(极危)太平洋丽龟(濒危)玳瑁(极危)蠵龟(濒危)棱皮龟(极危)
2中国分布最广泛的龟类:草龟。20年后可能面临灭绝。
我曾经以为,中国龟类市场的走势应该是朝着北美的两栖爬行宠物市场发展,即CB(人工)替代野生。但是,随着大量的草龟被人工繁殖,并没有阻止人们对野生草龟的追求。
我这才意识到,就连草龟,最终也难以逃脱灭亡的厄运。
我们自以为拯救的手,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只恶爪,把它们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20年后,如果野生草龟灭绝,那么其他国龟的状态,可想而知!
请别说不可能,从80年代末开始,到现在,20年时间,造就了多少本来数量繁多的国龟,变成今天即将灭绝的高危物种。
虽然目前野生草龟虽然相对于其他国龟还有一点数量,但是它们绝对禁不起长达20年的蹂躏!
3中国的生态教育严重滞后。
目前,国内的生态教育较为落后,导致年轻人观念和上一代差别很小,这就是那些侥幸还生存着的野生动物的噩梦。
举个有趣的例子:CCTV有一栏节目曾经讲到白头叶猴这一动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数量只左右)
对白里有这么一段话:“濒危的白头叶猴是幸运的,因为蟒蛇和花豹曾在这一地带频繁活动,但现在已经消失了,这让白头叶猴得以更好的繁衍生息。”
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CCTV的砖家们显然是没有意识到,蟒蛇、花豹和白头叶猴是这个生态系统里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它们谁也离不开谁,现在蟒蛇和花豹被猎杀殆尽,白头叶猴显然就没有了天敌,现在它可能会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导致繁殖更快,它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也会消耗的更快,最终显然是会打破自然的平衡,除非人为的控制数量和投掷食物。
另外一个例子,电视上还看到过这样一句对白,“竹节虫是一种害虫,长期危害森林。”为什么我们断定竹节虫是一种害虫呢,是因为他们有时会泛滥成灾或者会啃食树木吗?
如果他们会泛滥成灾,那极有可能是当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比如天敌消失),导致生物链断裂,繁殖过快。
如果他们会啃食树木,那有没有想过自然界亘古不变的优胜劣汰原则,那些“体质”不好,或者病态的树木往往会成为目标,
竹节虫不过是一名清道夫罢了。
需要知道的是:在人类没有出现之前,自然界的每一物种都是合理又彼此依靠的存在着。我们往往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得小弃大,特别是一些东西,一旦失去,就永远也无法挽回了!
4国外的物种保护经验,值得借鉴。
外国友人谈起中国野生龟鳖消亡速度很快的事情:“谈起中国的濒危动物,你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大熊猫,但是在我眼里,这个名号要给予龟类,它们的濒危程度可以说是最严重的。”
世界上有一种名为“Banggai”的乌鸦,在科学家的印象里,这种乌鸦不过是年描述的两个标本而已,很久以前,它们就已经被打上“灭绝”的标签。但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这种乌鸦又在印度尼西亚一个偏远而多山的岛屿再次出现。
于是IUCN赶紧将Banggai乌鸦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对Banggai乌鸦采取的相关保护措施包括一项阻止当地人猎杀这种乌鸦的行动,以及通过发展可持续农业加强对余下森林栖息地的保护。
当地政府给当地居民传达了一个信息,即BANGGAI乌鸦和他们的农田是一体的,是属于一个生态系统。如果你们保护它们,它们就会保护你们的农田,你们的农田也会得到更大的丰收。
国外还有一种颇有新意的保护方法,这是一种类似于奖励的措施。这个做法是应用红毛猩猩的身上,
这种方法是:政府会定期抽查当地红毛猩猩的种群状态,如果能有增加或者至少没有减少,当地的居民就会获得一些收入。
而且这种收入是一种长期的补偿。而捕捉的收入只是短期的,捕捉完了,他们就失去了收入。当地人想了想,还是保护它们得到补偿更加吸引他们。这样一来,当地人不会捕捉他们,就算有外来盗猎者想盗猎,当地居民也会及时遏制。
现在当地人都为红毛猩猩而骄傲,因为它们只生活在印尼。红毛猩猩正在在帮助那些贫穷居民,解决他们的环境问题。
另一种国外友人的观点是:“只有等待那一天,所有中国人看到野生龟鳖想到的不是捕捉它,而是让它在沙滩上懒懒地晒阳光、安全地产卵感到身心无比愉悦,那时,才可以谈得上真正实现了龟鳖的保护。”
“栖息地的保护不是保护龟鳖的最重要途径,最重要途径的来自人心,人的观念和做法。在加拿大,人和野生动物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如果一个加拿大人在高速路上开车时,发现有龟经过,他会选择停下车让龟先行,绝不会去打搅它们。而在沙滩上发现有龟产蛋,也绝不会去拿走”
而实际上,国外自觉的野生动物保护行为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他们也是经历了从猎杀到保护的过程,就以鸟类来说,经过几十年的猎杀,猎人们眼看着鸟类越来越少,已经很难捕捉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有很多人喜欢鸟,而不是把鸟类当做食物。猎人们从此变改变想法,不再猎杀和打扰,让它们自由生活,不多久,鸟群越来越多,观鸟的人也多了起来,渐渐的在西方国家流行起来,猎人们甚至对此作了总结:“猎鸟挣小钱,观鸟挣大钱。”
5继续追求所谓的“美”,中国龟类没有未来!
不可否认,野生龟的确是一种难以复制的美,这种美被我们称作:“品相”
有些品相好的龟总让我们魂牵梦萦,无法忘怀。甚至省吃俭用也想得到它。
国外的龟友也追求“品相”,但是它们的追求和我们不太一样。
让我们想想:为什么大E小E,各类锦龟,蛋龟,木纹龟,侧颈龟...同样被世界各地的龟类爱好者所饲养,甚至在亚洲市场被广泛食用,但却很少有濒危的概念?
其实在国外,人们养的龟绝大多数都是CB的,并不是他们不喜欢野生龟,反之,它们非常喜欢。他们会为了心仪的野生龟,经常组织龟友去野外寻龟(注意是寻龟,并不是抓龟),拍照,分享。如果他们发现一只佛州箱龟,他们会惊喜的把它拿起来,骄傲的拍照留念。
如果你要问他们既然喜欢为什么不带回家,而且野生的更漂亮,他们只会这样回答你:itsbelongtonature(它们属于大自然)
正是他们清醒的认识到了龟的不同的归属性,才造就了庞大的野生龟种群和纷繁的品种。
经常逛国外龟类论坛的龟友都知道,在国外的论坛上,只要有人贩卖濒危的野生物种,首先会受到龟友的唾弃,其次版主也可能作删帖处理。
有人可能会说,我在KINGSNAKE上经常看见有珍惜的爬行动物在出售,但请你注意后面的小标题:CB。
有的龟友肯定会问,外国人为什么不捉野生龟?因为——就好比我们喜欢一个人,就非要将她占有才好吗,只有等到我们为她过得幸福而高兴时,那才谈得上真正的爱!
所以,我们有没有想过,在我们欣然的拥有它们的同时,也在亲手的消灭它们。
如果不加以克制和保护,我们追求的“美”会非常短暂,也许不多久,我们就只能看相片,看画册来回忆美丽的它们了!
它们的“美”持续了数万年,却要在我们这一代面临危机。
它们的美如此短暂,短暂到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却已经来不及挽回,这是我们要的结局吗???
我们是不是还要去实践:“爱得越深,伤得越深”这句老话?在此我呼吁大家,即使我们天天面对着钢铁的森林的同时,希望大家能给自己的心灵、给可怜的龟儿子们留一片净土!
完
文章都看完了,还不点个赞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感谢作者分享,侵删!
●《国龟之痛》上篇——关于龟类的五句真言,望有心人多转发
●龟儿子寿命一览表,赶紧收藏!
●无意中看到的一篇龟炒作的故事!你属于其中的谁呢?
●新手养龟一百条,各种小知识总结
●玩龟会上瘾,中毒症状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