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ry的意思是Monster+Angry,这个词用谁身上具体得看语境。熟悉我家的都知道包子是个特别别扭的小孩儿,时而混沌未开时而混气十足偏偏在外面看起来又文静乖巧,让人觉得我作为老母亲的抓狂特别的焦虑特别的神经特别的没道理。这个混小孩儿诸事不开窍,但是好在还拥有好奇心,所以主动要求去上一个自称“都喜欢炸了”的课外班“Hello大自然”,经亲身检验,从她的课下转述中我也学到了很多自然知识,其实学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我终于有那么一点点安慰与信心,这孩子的智商和注意力其实没啥大问题。。
吐槽事毕,回归正题,这个学期“Hello大自然”的户外游学安排在北辰路的国家动物博物馆,恰好包子闺蜜妈妈相约周六一起玩耍,干脆就将约会地点定在了博物馆,成就了包子与小闺蜜的自然之旅。
正式开始游览之前,老师们组织孩子们拍照,包包的别扭劲儿又来了,所以最后拍出来的合照是这样婶儿的。作为万众瞩目的老母亲抱起孩子安慰的同时,心中也隐隐有担忧,今天的活动不会就奠定这样的基调了吧。。
小孩儿归队之后终于被老师的引导及展品本身吸引了注意力,一路认真且沉静,我也转移注意力在游学本身上,学习老师是怎么在博物馆中安排学习的。首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了一本游学手册,真的表扬和感激儿童中心老师的用心,小册子分展区抓住了每个展馆的重点,难度适中且能激发孩子们主动探索主动寻找答案的兴趣,可以说没有这本小册子当天的有趣程度最起码要减一半。也就是说,如果本着游学的目的去参观博物馆,事先的功课是一定要做充足的,引领人如果没有引导把控的能力,更不能指望知识量、注意力还不足的小孩儿们能从中获得多大的乐趣和收获。毕竟我们带孩子来博物馆的目的,并不是想让孩子多认识几只动物、多看几个瓶瓶罐罐吧。
在与小闺蜜汇合之前,包子一直紧跟老师的步伐,我们在鸟类展区找到了代国鸟红腹锦鸡,在生态橱窗寻找翠鸟、寻找分辨鸟类会不会游泳的特征,在了解鸟儿体态特征习性的基础上理解涉禽、游禽、猛禽等分类,观察鸟儿的不同巢穴,鸟儿巢穴选择、搭建与其体型的关系,由孩子自己思辨为何海边的鸟类大多数都会游泳以及它们的食物来源。老师节奏把控得张弛有度,先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知识,然后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思考如何运用已经知道的知识去寻找答案,我个人认为在4-5岁这个年龄段能够做到这些已经算参观得比较透了。
包子到了珍稀动物展区大为震惊,她万万没想到老师交给他们的册子上所有的动物都已经濒临灭绝了,这个展区给她的印象很深刻,游览是在上周,直到本周我陪包子阅读科普读物提到棱皮龟时,包包仍联想到玳瑁海龟因为龟甲的珍贵已经濒临灭绝了,顺带着给我科普远古时候陆地上的巨型哺乳动物的灭绝也多是因为原始人的捕猎,她对自然有着深深的敬畏之情。
随后的昆虫虽然在包包本学期的学习范围内,但一是昆虫家族太为庞大的确有难度,二是包括家长在内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也没有接触过那么多的昆虫,自身了解有限,所以孩子的注意力主要在寻找手册上的昆虫等寻宝游戏上。但是看到剖面展示的蚂蚁地下洞穴,孩子们还是趴着观察了很长时间,包包给我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以及蚂蚁女王的诞生,看来自然课同时也是社会学的启蒙呢。
在与小闺蜜汇合之后游览活动就更有趣了,两个孩子从地下一层开始逐层扫荡,从节肢动物到地球的板块漂移回到鸟类展区再到昆虫、蝴蝶等展区,孩子们在观察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思辨,她们也觉得很有趣味。
包包正在从大陆的分和状态来判断地球仪呈现的地球年龄。
最有意思的是两个孩子回到了鸟类展区,无论怎么画图都觉得不舒服,干脆趴在了展柜前面,好在恰逢午休时间除我们外没有别的游客,孩儿们自在图画、分享,大人们也得以享受到片刻的悠闲。
小闺蜜妈妈也是我的研究生同学,在我面对包包的不靠谱抓狂时她多次抚慰了我,我也投桃报李回馈以鸡汤:要相信孩子们的内在力量,尊重他们的不爱表达,相信他们总有一天在积累足够的时候,他们会不由自主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自信的来源是一点一滴扎实的积累而不是靠我们看似强硬实则无力的推动。
虽然鸡汤满口灌,但我今晚上仍然因为发现包包居然学了一个学期视唱练耳(我保证起码有每周两次态度基本良好、鼓励为主的陪练)还没有分清do、re、mi而抓狂,在我怒吼半个小时之后,包包终于哆哆嗦嗦着自学成才摸索着视唱出了Maryhasalittlelamb的谱子。我问熊孩子,下学期还学音乐么?包子带着满脸的眼泪鼻涕摇头,我邪恶的笑笑,不,音乐下学期肯定还是要学的,不为别的,就为收拾你。
Mongry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