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50年里全球人口增长了%,到年将上升到超过亿,人口数量出现大幅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这一切都无疑加大了自然界的压力。当前,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灭绝速度与前五次生物大灭绝的速度相当,当时诸如陨石撞击、火山喷发等灾难性的力量摧毁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绝大多数生命。以至于有科学家提出,现在地球已经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时代。
因为过度捕杀、偷猎、环境污染、入侵物种、栖息地丧失以及人类造成的其他问题,包括25%的哺乳动物和13%的鸟类在内的成千上万的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自年以來,地球上已有超过种脊椎动物灭绝。以大洋区的热带岛屿为例,过去年,估计有超过0种雀鸟灭绝。一些在澳洲出现的巨型生物,例如巨型毛鼻袋熊和一种食肉的袋鼠,都悄然消失。但研究人员表示,这一过程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尚有时间通过保护栖息地、改善饮食、减少土地密集型食物以及采取其他形式保护等措施来扭转局势。
有科学家在《自然》(Nature)杂志刊发论文提到,过去几个世纪,人类活动在陆地和海洋中的不断增长,对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极大地降低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有压倒性证据表明,栖息地的丧失及碎片化、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及利用、环境污染、外来入侵物种和气候变化等原因使当前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化石记录中所观察到的速度要高得多。到最后,我们人类也不能幸免。
波纹唇鱼(Cheilinusundulatus)
科学家警告说,这种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能大大减少了人们从大自然中获取“生态系统红利”的机会。为了保护这些必要的“生态系统红利”,制定政策时应该考虑到的是,即使是在全球快速变化的条件下,也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护宝贵的、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福利。
《自然》杂志更有论文展示了人类毁灭其他动物的漫长历史,自从现代人类走出非洲,人类活动的影响就开始造成物种的灭绝。澳大利亚(5万年前)、北美和南美(1万到1万年前)、欧洲(-1年前)等一系列的生物大灭绝浪潮主要是由人类狩猎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引起的。在年前,地球就已经失去了50%的陆地哺乳类动物以及15%的鸟类物种。
棱皮龟(Dermochelyscoriacea)
研究人员称,自公元年以来,人类对野生动物的破坏开始加速了。75%的物种,我們熟知的大部分动物,如犀牛、老虎及大象等,将在3个人类世代后消失,珊瑚礁最快可能在年毁灭殆尽。在此之前鸟类、哺乳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的灭绝速度与过去5亿年间的5个全球生物大灭绝时的速度相似,那几次的生物灭绝可能是由陨石撞击、大规模火山活动及其他灾难性的力量造成的。
高鼻羚羊(Saigatatarica),别名赛加羚
当务之急是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确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某一物种有足够大的栖息地,并保证这些栖息地得到良好地管理。确保所有物种都能受益于当前保护政策的强化,并减少潜在的人为威胁。然而,谋划和制定这样的保护政策,需要政策制定者、利益相关者、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之间进行密切接触,深入谈判,切实做到以全球生态发展为重,不能被一时的利益而蒙蔽双眼。正如生物多样性之父EdwardOsborneWilson所说,砍掉一棵树,失去的绝不仅一棵树,而是失去已知及未知的生物。
科学家们相信,全球生物多样性所带给人类的利益是巨大的,只要人类肯做出改变,地球就有能力在年为亿人口提供健康的饮食,并为绝大多数存活的物种保留足够的栖息地。
赞赏